折花谈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唐詩《金縷衣》

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唐诗伴随了很多人的工作学习或者生活。也时常听到人引用。可是我发现很多人有意无意间曲解了古人的用意。

首先最浅薄的曲解就是,我看见好看的花是可以随意采摘的,因为古人都说了不要客气。这个想必我也不用过多解释大多数人都应该知道属于公共资源的花是不应该随意据为己有的。虽然有人会将市政的花坛里好看的花折下放到自己家的花瓶里,更有甚者连盆端走。可是我宁愿还是相信这样的人毕竟还是少数。那稍微变相一些呢?比如超市里面的塑料袋,街道上供人使用的其他公共资源呢?比如便民伞,银行里的纸杯,部分城市提供的装狗便便的袋子。哲学家洛克的公私分割我是非常赞同的,也非常适合当下的我们面临能源危机时的思考原则。简单的说,我们可以有私有财产,但是这要局限于私人用途,而且满足基本需要后的多出部分要用于共享。比如一条河里的水,我们可以饮用,灌溉自己的田地,但是不可以将自己不需要的部分也囤积起来。我们对于资源的使用不可以因为简单的私利而无节制的损害他人可以获得平等权利的可能。

Nor was this appropriation of any parcel of land, by improving it, any prejudice to any other man, since there was still enough, and as good left; and more than the yet unprovided could use. So that, in effect, there was never the less left for others because of his enclosure for himself: for he that leaves as much as another can make use of, does as good as take nothing at all. No body could think himself injured by the drinking of another man, though he took a good draught, who had a whole river of the same water left him to quench his thirst: and the case of land and water, where there is enough of both, is perfectly the same.

第二种对这首诗的曲解就是简单化的享乐主义。关于“享乐主义”其实是有翻译界在过去条件下的过度翻译的,这个哲学流派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样简单的和酒池肉林联系起来。当然这不是这里所要讨论的中心思想。这里我要说的是有的人认为,既然古人都要我们活在当下,那就尽情享受吧,今朝有酒今朝醉便是了。其实古人所说的活在当下不是对过去的否认跟对未来的不负责任。而是强调我们对这一刻的珍惜利用。因为它实在是太转瞬即逝了,而且时间是我们这个空间里唯一不可恢复常量。我在另外的文章里也提到过,我们如果面对有指针而且正常工作的钟表,是永远无法用手指出来哪一刻是现在的,过去跟未来都很容易界定,唯独这当下是抓不住的。我们要珍惜当下来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因为它的飞速流逝而浪费生命看毫无意义的小视频或者做完全可有可无的事情。

这个道理尤其适用于所有已经足够幸运接触到了教育,接受了教育的人。当我们有了基本的认知能力,又在不同领域里学到了相应的知识。我们不仅没有借口跟理由不去成为更好的自己,更有责任跟义务去散发正能量,去坚持思考,让更多的人可以回到对生命本源的探索中来。我们不能躲在一己之力的微乎其微后面放任自流。“折花”很好,不过是生命里绽放的花朵,是跟快乐一样分享后不但没有减半反而会加倍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