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和我---淘书笔记

淘书的爱好由来已久,从记忆里往回翻寻大概至少要回溯到学龄前的时候。说起来还要感谢爸爸他老人家。小的时候中国的第三产业还不是甚为发达,遍寻整个市内大概也就一两家书店而已。而且那时候的周末也还只是周日一天。但是即便如此,记忆中那份清晰的快乐仍然如同昨日。每到周末的时候,一家人出行,坐在爸爸的大二八车横梁上面。先下回想起来,居然还记得那可笑的车商标是白山小姐。一行人来到新华书店里面,眼前一亮的我将面庞贴在柜台前面。那时候柜台似乎还要高过我整个儿时的身高呢。一本本散发着墨香的小人书就呈现在眼前了。其实那油印的香味应该是弥漫在整个书店里面的,因为隔着玻璃任谁也应该闻不到的呢。里面的书有三国,有西游,有战争当然也有早期的童话故事。林林总总纷呈在了眼前。那时候的我,以一个小孩子的心态膜拜在那一片片展开的故事或奇遇前面。那份心情应该是可以等同于现下的小孩子看见新的电玩吧。可那时候想必是因为经济原因,不是每次都可以有所斩获。但这也就更增加了一旦有所获时的快乐了。

再大一些的时候,开始有了零用钱,也就是几分钱的时候,便有了自己在妈妈工厂门口小人书摊上租书看的经历。手心里攥出汗的一两分钱可以看一本心仪的小人书。一个故事大概起码要翻好几遍了。关于课外读物的事情,到了真正就学的年龄似乎就不再有什么过多的记忆了。除了家里书架上的爸爸的书以外,几乎没有什么更清晰的回忆了。小学,初中,高中阶段一向如此。少许历史书籍在加上同学那里借来的一些个武侠小说。后者也是少之又少的因为毕竟怕被父母发现。还记得那一本正在假装复习时藏在抽屉里偷看的天龙八部呢,脖子弯道几乎直角,在借着台灯的光线。还真有些凿壁偷光的感觉。只是被突然进来的妈妈发现并没收时感觉稍差一些罢了。看来以后如果人生再得少年时,一定要要求父母敲门方可进入。不过,话说回来,当时自己入迷的程度,怕是老妈敲了也听不见呢。

再下来就是到了大学的阶段,父母毕竟怕在外地读书的我们太为难,零用钱也可以自己支配了。便有了一些自己逛书摊的经历。也就是在那个时间结识欧亨利,库珀和一些其他的作者。不过当时激荡的青春热情是在球场上的一下午和谈恋爱的晚自习仍然用不完的。所以自然而然的喜欢上了摇滚乐。二者不可得兼的情况下,音像店老板就比书摊老板更多见到我发亮的眼睛了。

大学毕业后来到广东,自己打工自己养自己,工资薪水花的舒服惬意。想必也是里香港台湾更进和祖国改革开放程度更高有关。当时除了购买了自己满足自己高中时的奢望一整套金庸全集以外,更多的便是梁实秋,梁晓声和一大摞的李敖。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一大摞字典。爱字典的恶习是大学阶段就一直对我不离不弃。即便是今天,每到一家书店,都还是爱不释手的去抚摸这样或者那样的字典书脊了。现如今,有自己的房子和书架,有固定收入和午休时间,逛书店便更加成了必不可或缺的业余爱好。女儿还不到五岁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自己的书架和百余本自己的书。更令爸爸欣慰的是女儿自己一本书在手可以静静的坐很久不出声。从祖上传承下来的基因吧。我自己呢,自然也是将书架装的满坑满谷。从自己的最爱,法国作家伯纳德.克拉维尔到美国的PATRICIACORNEWELL,横七竖八的充斥眼帘。有的时候就是坐在那里面对面的看着它们心情就已经是愉悦的了。它们是我的好伙伴。我心烦的时候可以跟他们述说。心情好的时候可以倾听它们的讲述。甚至心血来潮还煞有介事的将其中的一本转换成其他文字。其实书跟音乐异曲同工,不同的时宜,不同的心地,可以欣赏不同的作品。但是无论如何,每一次心与心的交流都让人获益匪浅。每一次精神的出游都也不枉此行。

淘书的快感也几近相同,每一次流连在书店的书架前面。我个人是更偏向于二手书店,比较经济。二者,这二手的经历似乎可以赋予书籍于文字之外的生命。比如一本70年代印刷的精装本小说扉页上便有一两行温馨的生日寄语。与其把它想象成主人的摒弃,我更希望这是一个希望的传承。天堂里面那曾经拥有这部书的人欣然看着一个个读到这句话的人嘴角的微笑。记得一个好朋友问过我如何决定择书标准。其实我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条条框框。只知道,要有对一部书的起码的尊重。所以要很干净,很是爱护。另外再有就是第一感觉了,当然就这一点而言,我略有外貌协会的嫌疑。也就是我很在乎一本书的首页和装帧。这期间也就不可避免的鱼龙混杂了。比如SOLEIL DES MORTS,让我从此堕入对CLAVEL的疯狂收集。也有让人失望到极点的ELISABETH TAYLOR。唯一的遗憾是国外中文书籍的匮乏,唯一的些许渠道,要么是网络上的数码版本,要么是那少许巴黎中文书店的天价。

唠唠叨叨赘叙许多,其实也知道时代发展的不可逆转,但是在一小篇文字结束的时候还是衷心希望纸质书籍的延续。生态破坏可以通过再生纸张改良。但是那捧在手心的实实在在的墨香真的不是鼠标的上下滚动可以替代。给自己心情一份宁静。让心灵在字里行间得到舒展。一盏香茗,一卷在手,我心甚悦有余。